正文 导航

2025-2026年美国公立中学(初中/高中)的入学要求条件、申请材料及申请流程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4/4/26 15:54:59

  1.品德教育是基础

  美国公立中学把宗教教育作为学校品德教育的基础。信仰宗教是大多数美国人的精神生活,宗教教义蕴含了人生的许多价值观和道德观,但宪法禁止公立学校进行宗教教育和做祷告,所以,学校只能将品德教育的任务转交给宗教、家庭和社会,让青少年在家长带领下通过做礼拜和做祷告潜移默化地接受品德教育。

  美国公立中学把开设相关课程作为品德教育的补充。虽然禁止学校进行宗教教育,但允许开设宗教知识课。此外,公民课、社会课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等也涉及品德教育的内容。美国公立中学把开展活动作为品德体验的载体。除校外、校内体验式德育活动外,一大亮点是完全依靠学生会(或称学生自治政府)组织大大小小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沟通、学会办事等。

  2.天才与资优教育计划项目

  中国基础教育讲平均,同龄学生用一样的教材,做一样的作业,造成低端学生不太低,高端学生不太高;而区别于这种教育均衡的理念,美国则是对中等人才放任,让他们随行就市、顺其自然,能学到什么程度就学到什么程度,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但对极少数高端人才,从小学就开始进行甄选,初中则直接进入到科学素养的培养上。这便是天才班之所以存在的原因。它的专业名称是“天才与资优教育计划”(Gifted& Talented Program),是几乎每个美国的公立学校都会有的项目。

  3.课程种类繁多,高达百种以上

  美国实行国家建议、州级标准、学区决策、学校实施的课程分级管理,国家只对各州提出指导意见,各州制定的课程标准就是学区和学校课程的主要依据,但学校在执行学区课程时,有权结合学分制要求和自身优势、特色开设校本课程、美国的基础教育关心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而不是什么样的人才。

  寄托了美国新世纪教育理想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明确提出:每位学生到十二年级末即18 岁时,都要为大学的学习、富有产出性的就业和今后有意义的生活做好准备。在“升学+就业+全人”三维目标导向下,课程要满足学生升学、就业和成为现代人的需要,就必须全而小、小而专、专而精,如家政、烹饪、养育、木工、焊接、农技、汽车修理,等等,只要是人生和社会需要的技能,综合制中学几乎都相应地开设。这些实用性和社会性强的课程对于那些高中毕业后直接进入社会工作,而没有进一步去大学深造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相对于为他们的职业生涯提供了最早的技能培训。


原文网址:http://www.asaasc.com/3g/news/126.html
更多

相关文章